1943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美、英、苏三国的领导人齐聚伊朗德黑兰,进行了一次关乎战局走向的会谈。此次会商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就是计划于1944年5月(后推迟至6月)发起代号为“霸王”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标志着英美主导的联军将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军实施战略性打击。
为了确保这一举世瞩目的战役顺利实施,与会的领导人们还特别强调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会议中情绪显得严峻,他一边深吸雪茄,一边提醒道:“敌人很快就会察觉到我们的军事动向,他们会从列车的集中调度、港口的繁忙景象等方面,猜测出我们的计划。”丘吉尔深知,敌人对细节的敏感是无法忽视的。
丘吉尔接着提出,英美两国,尤其是同盟国,必须通过“欺骗性的军事活动”来迷惑德军,以确保“霸王”战役能够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顺利开展。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听后,开始分享自己在“欺骗性军事活动”上的成功经验。他提到,苏联曾通过制作假坦克、假飞机以及虚假的机场等手段来欺骗敌人。而为了使这些模型更加逼真,苏联会用拖拉机将这些“假”军事装备牵引起来,以此增加其真实性。
展开剩余75%丘吉尔听后,带着几分自信和无奈的口吻回应:“在战争中,真相是如此珍贵,以至于必须通过谎言来加以保护。”他接着又严肃补充道:“我们无论如何都要采取一切手段,确保‘霸王’战役的成功实施。”此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并未插言,只是偶尔点头,表示对两位盟友的意见表示赞同。
最终,三国领导人达成共识:为了确保“霸王”战役的秘密不被泄露,各国需要严格控制知情人员的范围,并在各自的行动中尽量采取防止泄密的措施。苏联率先响应这一号召,要求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打字机,而是必须手写所有与战役相关的重要信息,并且将这些文件存放在特制的黑色信封内,封口处加盖火漆,确保文件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
英国和美国也采取了类似的保密措施,确保所有机密文件在传输时能保持严密的保护。然而,尽管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霸王”战役的计划依然未能完全保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来一探究竟。
在会议结束后,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安东尼·艾登将德黑兰会议的决议通过密码电报的方式,通知了驻安卡拉的英国大使纳其贝尔·海森爵士。然而,没过多久,这些机密文件便被海森的侍从——德国间谍巴兹纳盗取,并最终交到了希特勒党卫军的手中,导致德军得知了盟军的部分作战计划。
海森爵士在保密工作上的疏忽,实在令人咋舌。他经常将包含机密文件的黑色小手提箱随意放置在卧室,毫不设防,这也为巴兹纳提供了可乘之机。战后,慕吉斯和巴兹纳都在各自的回忆录中谈到如何通过这些泄露的文件获得关于盟军计划的情报。巴兹纳在其回忆录中提到,通过拍摄英国、美国和苏联的机密文件,他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国家的军事意图。”
德国驻土耳其大使冯·巴本也回忆道,巴兹纳的情报无疑是宝贵的,尤其是在揭示敌人作战计划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后,英国议会对此事展开了调查,并且时任外交大臣贝文曾对此解释称,尽管大使馆内并未发生文件被盗的情况,但海森的大意使得机密文件被侍从拍摄并出售给了德国人。贝文强调,“文件没有被盗,只是被拍了照”,然而,“拍照与盗窃,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
从中可以看出,希特勒的党卫军通过英国驻安卡拉大使馆获取了关于“霸王”战役计划的情报,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希特勒似乎并未充足地利用这些情报。在“霸王”战役的实施过程中,德军似乎并未完全了解盟军的真实意图。
根据战后的一些历史分析,学者们认为,德军高层可能因为怀疑这些情报是英国故意设置的误导信息,因此未能及时作出有效反应。还有一种可能是,考虑到情报的重要性,德军高层为了防止情报来源曝光,选择了隐瞒这一消息,并未将其广泛传递给更多的人员。
不管怎样,1944年6月6日,英美联军的诺曼底登陆,如同晴天霹雳般震撼了德军指挥部和其驻法的部队。对于他们而言,这次进攻几乎是突如其来的。
参考文献:《二战政要巨头密档》、《二战秘史》
发布于:天津市亿通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